來源:壹財信
作者:蘇向前
本周,民生加銀基金同日發布兩則增聘基金經理公告,民生加銀精選和民生新動力同時增聘鄭愛剛出任基金經理,與原來的基金經理黃一明共同搭檔管理這兩只產品,此舉或許會讓相關產品的投資者歡欣鼓舞,畢竟這兩只基金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業績看,均成為民生加銀基金權益類產品的”最短板”。
萬德數據顯示,從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來看,民生加銀新動力混合a的業績僅為-3.97%,這一水平在同類的3209只基金中僅排在第3102位;民生加銀精選混合的業績僅為0.32%,這一水平在同類的3209只基金中僅排在第2873位。
“難兄難弟”基金緣何常年業績墊底
萬德數據顯示,民生加銀精選成立于2010年的2月3日,當年募集成立時的規模約為24.75億元;如今已經超過10年的時間,今年一季度末的規模僅剩下大約1.02億元,經粗略計算,該產品縮水的幅度超過了95%。
上述問題避免不了和產品的業績有關,特別是2019年和今年的業績幾乎讓人不忍直視。2019年全年,該基金錄得的凈值增長率約為0.11%,這一數值排名同類719只基金中的最后一位;2020年至今,該基金錄得的凈值增長率也僅為0.32%,這一數值在同類的995只基金中排在第897位。從基金一季報的重倉股來看,黃一明改變思路較大幅度地調整了重倉的板塊,將上一季以多只銀行股為首的核心資產標的悉數調出了十大重倉行列,這其中還包括了最近股價連番創新高的貴州茅臺。
從調入的重倉股來看,黃一明似乎從價值藍籌型選手搖身一變成成長股選手,布局的魚躍醫療、華海藥業等戰疫概念股在特殊時期表現不錯,但是問題是基金經理持股太過于平均化了,當季第一大重倉股四方精創的持股比例也不過是5.18%,考慮到當前產品岌岌可危的規模,因此個別重倉股的不俗漲幅也就被淹沒于整體組合之中了。
對此,他在季報總結中表示:”本基金在年初對組合結構進行了調整,階段性參與了科技成長板塊的投資機會,在后期也積極關注了受益于國內國際需求帶來的景氣度提高的醫療、農業等板塊投資機會。”
但是,這樣的調倉是否時機晚了呢?壹財信注意到,黃一明的持股并不穩定,組合中的標的換手率高,常常會是每個季度都會對組合內的股票進行一次大面積地洗牌。因為面臨著未來有可能清盤的壓力,基金經理只能碰碰運氣,每一階段操作規模不見起色后,就迅速轉換一種風格看看投資者是否認賬,但這樣的行為效果往往更不佳。
相反,從民生加銀新動力的情況看,雖然調倉幅度也很大,但是黃一明卻選擇了”堅持”核心資產的風格。從基金的一季報來看,上一個季度重倉的光大、興業、中信三只銀行股依然在列,但是建行、招商、浦發、江蘇、北京等銀行股則均已不見了,新換了中石化、伊利、藥明康德等偏藍籌的標的,其中藥明康德看似是唯一正確的調倉選擇,但該股在年內的最新漲幅也不過是22%左右。該基金的a類份額在首季末僅剩下大約0.85億元。
新任基金經理鄭愛剛實乃”菜鳥”
壹財信注意到,媒體和基民對于黃一明的口誅筆伐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黃一明自2018年9月復出后掌管兩只產品的任職回報均為負值,這一表現與他早年在民生加銀時候的表現判若兩人,當初他管理民生加銀品牌藍籌和民生加銀城鎮化均超過3年,任職回報均實現翻番。
在這樣天壤之別的表現背后,黃一明的二度下課或許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通常,比較有人情味的基金公司會先增加一位基金經理與原來的基金經理共同管理,過一段時間后,再發布公告宣布原先的基金經理或離任或離職,同時公告中基本會表述為基金經理因為個人原因。
在業績和規模已經如此不堪的表現下,鄭愛剛接手共管兩只產品頗需要一些勇氣。但是,鄭愛剛其實也是初出茅廬的菜鳥。天天基金網的數據表明,鄭愛剛目前任職天數僅為209天,從去年的11月7日開始,他已經先后出任了穩健成長、前沿科技的基金經理,再加上這次公司官宣的兩只產品,一個新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管理四只產品,恐怕民生加銀頗具有膽識和魄力。
在四只產品中,民生加銀前沿科技或許能稍微體現一點鄭愛剛的投資思路,他從今年3月接手,截至一季報大約半個月的時間;不過這種情況,鄭經理或許已經熟悉并輔助投資了一段時間也存在可能性。但是從一季報來看,這只原本應該在科技浪潮中大紅大紫的產品卻顯得科技味道欠缺,十大重倉中比較純正的科技概念只有寶信軟件。
雖然目前已經管理了四只公司的權益類產品,但是鄭愛剛也有一道難題待解:面對四只規模均比較迷你的產品,這位看似經驗缺乏的新秀如何拯救它們于水火中呢?
the post 兩只績差基金增聘新秀共管,民生加銀基金或”劍指”黃一明 appeared first on 壹財信.